1月25日,正值全省“两会”隆重召开之际,我省在《浙江日报》上发布了最新的2016年度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价值公告,展现浙江省生态文明、森林浙江和美丽浙江建设成效。
2016年,浙江省开展了森林资源与生态功能价值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00%(按浙江省以往同比口径),活立木蓄积达到3.50亿立方米,毛竹总株数29.79亿株,森林植被总生物量4.98亿吨,森林植被碳储量2.47亿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5343亿元。总体上,全省森林资源指标持续向好,呈现出总量加速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生态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浙江森林正由“数量持续增加”向“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与结构改善并进”的可持续经营方向发展。
从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上一年相比,呈现出如下主要变化。
变化最显著的是平原绿化成效突显。四旁蓄积大幅增长,2009年以前我省的四旁蓄积基本上稳定在700万立方米左右,2016年达到1284.27万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年增幅为7.06%,显著高于活立木蓄积的年增幅,表明近年来各地整体推进平原绿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其次是活立木蓄积稳步增加,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高。2016年活立木蓄积量比2015年增加1922.78万立方米,年增率5.81%,处于稳步增长态势。从资源质量上看,与2015年相比,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了4.08立方米/公顷;郁闭度上升0.01;幼中龄林与近成过熟林的结构比例更为合理,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之和占乔木林的比例由60.03%上升到61.60%,龄组结构、树种结构朝着逐渐合理分布的可持续经营方向发展。森林质量的提高,为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功能,服务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是森林覆盖率稳中略升,林地面积基本稳定。全省森林面积605.91万公顷,比2015年增加了0.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按现行计算口径,比2015年上升0.02个百分点;按浙江省以往同比计算口径,上升0.04个百分点。森林面积中,乔木林、竹林面积呈增长态势,灌木经济林面积由于低丘缓坡开发、冰冻灾害、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总体呈减少趋势。在全省绿化空间日益饱和的客观条件下,仍能保持森林面积增加和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实属不易。林地面积虽有所减少,但从2009年以来,基本仍稳定在660万公顷左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公告的发布,将使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省的森林资源状况及其功能价值,有利于唤起全社会关注森林的热情,共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美浙江”,实现“绿山青水就是金山银山”而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