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017年度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的通报》,对杭州市等49个2017年度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的市、县(市、区)予以通报鼓励,并要求全省各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森林浙江建设,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决策部署,以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和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试验区为抓手,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
一是林业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统一省市县三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林业系统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100%“最多跑一次”。大力推广林木、林地和家庭林场三种股份合作制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全年发放抵押贷款50亿元,联合省农信联印发《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苍南县成功办理温州市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为金融支持服务林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二是国土绿化美化高水平推进。省森林城市实现县级全覆盖,新创建省森林城市6个、省森林城镇59个、省森林村庄180个。金华市积极谋划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创建,已开展《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编制。省委、省政府连续第八年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所有县(市、区)委书记均参加过会议并表态发言,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已达到20%以上。“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加快实施,新植珍贵树木2445.4万株。公益林优质林分面积达到3700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31元,其中大江大河源头县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提高到每亩40元,为全国各省区最高。龙泉、建德、岱山、文成等地积极打造珍贵彩色森林,助力推进“大花园”建设。
三是现代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建油茶、香榧、山核桃等生产基地10.7万亩,常山县被授予“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称号。“一亩山万元钱”富民模式大力推广,新建香榧高效生态栽培、林下套种三叶青、铁皮石斛仿生栽培等十大模式示范基地7.1万亩,辐射推广14.5万亩。全年新增森林特色小镇25个、森林人家58个,2016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8亿人次,产值1356亿元。
四是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林地使用从严管理,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使用林地的服务保障。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面推进,所有县(市、区)均完成了外业调查。“一区两园”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18个,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省重要湿地48块。森林消防工作卓有成效,继续维持历史最好成绩,如淳安县实现全年“零森林火灾”。
五是森林生态文化大力弘扬。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开展,全年参加义务植树2052.4万人次,植树6103.8万株。生态文化示范扎实推进,组织开展生态日、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6个行政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新增52个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省政府颁布实施《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全年建成古树名木主题公园65个。选择20条重要森林古道进行重点保护。
六是林业科技工作成绩显著。新增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3处、省级公共种质资源库14处,新建安吉国家毛竹生物产业基地。启动全省清新空气网络体系建设,开展负氧离子监测,并开始试发布。201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4项,荣获2016年省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国家林业局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10个,完成省级林木品种审(认)定14个。
下一步,全省林业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两山”理论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浙江“大花园”建设,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生态林业现代化、富民林业现代化、人文林业现代化、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